"闽都红"多维解密安全密码六大维度筑牢青春防线

发布时间:2025-04-17动态浏览次数:83

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闽都红大学生人民防线宣讲团以安若泰山·青年担当为主题开展宣讲“进课堂”活动。张诗芮、李依依、陈永焕、王坤宝、林叶一、叶善祯6位宣讲员分别从科技、政治、文化、国防、生物安全等战略维度切入,以学术纵深解构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密码,用青春话语解码国家安全的多维内涵。




张诗芮同学以高屋建瓴的视角开启国家安全的大门。她重点阐释了科技自立自强突破“卡脖子”技术、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能源安全屏障、“藏粮于技”与“藏粮于地”保障粮食安全等关键领域,强调高质量发展需以安全为基石。她呼吁青年学子增强忧患意识,将专业知识与国家安全需求结合,在科研创新、节能惜粮等日常行动中践行责任,为民族复兴注入青春动能。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李依依聚焦文化安全,指出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的核心要素,关乎民族认同与国际话语权。然而,当下文化安全面临着外来文化冲击、文化市场竞争、网络文化渗透等挑战,如好莱坞电影的文化输出、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思想的误导。她倡议,大学生应深耕传统文化研究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以理性态度甄别网络信息,共同守护中华文化根脉。

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维度,王坤宝同学聚焦于此。面对全球660余种外来入侵物种的威胁,中国秉持“地球生命共同体”理念开展国际合作。国家强化法律监管,将生物安全纳入生态文明战略,青年群体更是成为全民防控的关键力量。他提出,青年学生应投身基层科普,杜绝私自引种行为,并通过及时上报入侵物种线索,助力国家生物风险防控。

陈永焕同学深入解读国家安全与文化安全。他指出文化兴国的重要性,详细阐述了我国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当前文化安全困境突出,文化全球化趋向西方化、社科教学研究偏重西方等问题亟待解决。他鼓励大家在生活中应高举文化自信旗帜,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人参与维护文化安全工作,以跨文化能力为纽带,通过学术研究、新媒体传播等途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舞台讲好中国故事。

叶善祯同学以国家安全为落脚点,强调和平的环境需以强大国防为保障。她通过致敬军人及国防科研工作者,号召青年学子踊跃参军,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国防教育。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保持警惕,积极举报危害国防安全的行为,共同构筑国家安全钢铁长城。

国家安全,人人有责。林叶一同学的宣讲围绕国家安全与个人责任展开。通过戍边英雄陈祥榕、守岛人王继才夫妇、敦煌守护者樊锦诗等典型案例,诠释国家安全与个人责任的紧密关联。并进一步剖析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强调个人信息防护、行业数据合规和特殊职业安全责任的实践意义。他号召闽院学子从日常隐私管理做起,主动监督举报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筑牢全民安全防线。

本次宣讲“进课堂”活动,全面梳理了科技、政治、文化、生物、国防等国家安全核心领域,深刻揭示了国家安全与个体责任的共生关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牢记使命,将国家安全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专业能力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以日常行动维护安全屏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与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校大学生研习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