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学院“毓英”宣讲团开展“思政引领进课堂”活动

发布时间:2025-03-10动态浏览次数:79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思政课程教育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毓英”宣讲团于学期末走进“思想道德与法治”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开展大学生讲思政课活动。宣讲团成员注重学用结合,选取不同主题和题材,精心设计宣讲内容,充分展现了思政课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独特魅力。

“毓英”学堂创新班宣讲员吴文俊同学采用别具一格的视频汇报形式,讲述带领小组成员实地探访三坊七巷林觉民故居,挖掘林觉民的英雄事迹,展现了林觉民为国家大义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的崇高家国情怀,让同学们深切感受到三坊七巷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宣讲团还带领同学们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福州时的重要讲话,以文物保护、文化传承为切入点,进一步增强了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毓英”学堂创新班宣讲员蒋文琦同学围绕青年大学生“消费”主题展开宣讲。他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论述,深入剖析消费主义与享乐主义对当代青年潜在负面影响,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毓英”学堂创新班宣讲员陈秋文和陈艳妍同学带领大家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邂逅”。她们以“坚持两个结合”为主题,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层面,让同学们深刻领悟“两个结合”的重要意义,明确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必要性,引导同学们认同并信仰马克思主义,积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毓英”学堂创新班宣讲员曾雨晴同学围绕“3820”战略工程开启宣讲,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深入剖析这一战略的时代价值。从唯物论角度出发,阐释了“3820”战略工程紧密贴合福州当地实际,全面考量当时福州在经济、社会、地理等多方面的客观现实,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中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理念贯穿始终,为战略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使其能够精准对接福州的发展需求。通过对“3820”战略工程的深度解读,曾雨晴带领同学们领悟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深刻理解该战略对福州发展的深远意义和持久价值。

 


相关课程专任教师对宣讲团成员的课堂宣讲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宣讲团成员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在各类宣讲比赛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充分展现了闽院青年学生宣讲员的风采。李丽娟老师表示,青年大学生自主“走进课堂”参与思政宣讲,是“五育并举”教育理念在实践中的生动体现。她在课堂上倡议闽院学子以宣讲团成员为榜样,认真学习理论知识,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不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道德高尚的人。

此次“毓英”宣讲团进课堂活动,巧妙借助朋辈教育的独特优势,为思政宣讲注入了青春活力。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依托“毓英”宣讲团培育计划,持续开展青年学生“思政引领进课堂”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青年成长成才中的指导意义,以及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到“五育闽院”和“七个一百”等教育实践中。通过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力量,运用鲜活生动的思政教育案例,让学生在“学思政、用思政”的实践体验中,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细、落小、落实。

 

 

    (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文文 谢慧凤 卢佳宝)